当阳峪绞胎瓷:焦作市修武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阳峪绞胎瓷
河南省焦作修武产地宝:当阳峪绞胎瓷,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村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当阳峪绞胎瓷。"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起源于唐,兴盛于北宋,产于焦作当阳峪。北宋时期,当阳峪与当时的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陕西耀州并成为中国"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产场地。
极富地方特色的绞胎瓷,外观古朴典雅,采用太行山上特有的矸石和制瓷原料,绞胎瓷器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不饰雕琢,混然天成,成品瓷质轫性强,敲击声音清脆悦耳。
绞胎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工艺流程多,每道工序要求严格,是我国制瓷技术极其宝贵的一项文化遗产。2014年11月,"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林林种种的当阳峪古瓷中有一种瓷被中国古瓷专家及收藏者誉为古瓷中的“奇葩”。那就是“绞胎瓷”。
绞胎瓷也有人叫“搅胎瓷”,当地百姓叫“花馍瓷”,白黑相间或白褐相间、挂着透明釉或绿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瓷种。其纹路变化万千内外一致。
有自然纹与规整纹两类;自然纹如流水潺潺,似祥云驾瑞,如群岚叠翠,若大漠孤烟......很有中国画泼墨的精韵。
神秘端庄。规整纹更是贴近人们的生活有羽毛纹、草编纹、花卉纹、麦穗纹、旋涡纹、放射纹等精美绝伦朴素典雅。绞胎瓷目前国家故宫博物馆仅存60余件,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产地区域:
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村现辖行政区域
产品介绍:
当阳峪绞胎瓷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的艺术品种,与其他陶瓷品种相比其质量特色为:纹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
绞胎艺术瓷是我国艺术陶瓷的一朵奇葩,是艺术陶瓷的一块瑰宝。古之山阳城,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焦作,焦作有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是唐宋时期的瓷都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工业文明的地方,以当阳峪窑系为特征的南太行陶瓷产区久负盛名。
当阳峪宋代瓷窑遗址现存有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记载了当年当阳峪窑业繁荣的盛况,特别是焦作当阳峪窑系用绞胎、绞釉、剔花技法装饰的瓷器,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其风格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界。
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中绞胎瓷器存世量仅60余件,焦作当阳峪宋代古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古瓷窑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